贵单位在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吉林省西部冰雪融水资源化的建议》(第14号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感谢民盟吉林省委员会对吉林省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关于吉林省西部冰雪融水资源化的建议》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并逐步落实的提案,其成功实施有助于改善我省西部水资源短缺和生态修复问题。吉林省西部地区是吉林省粮食重要产区,水资源短缺与粮食增产存在着直接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吉林省在西部地区利用水资源禀赋保障粮食安全方面,也开展了一些工作:
一是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粮食安全。根据吉林省西部地区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特点,为保障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省委、省政府在吉林省西部谋划并启动了大安灌区、“引嫩入白”、哈达山水利枢纽等保障农业发展的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大面积改造中低产田,综合治理沙化、盐碱化土地,充分挖掘西部粮食增产潜力,使粮食产量大幅提高。二是根据资源禀赋,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农业节水有关要求,在吉林省西部地区开展了灌区节水改造,推广节水新技术。共建成万亩以上灌区122处,节水灌溉示范区65处,发展水田种植面积1270万亩,旱田节水灌溉面积685万亩,2200万亩易旱耕地具备了坐水种条件。因地制宜地推进节水型农业结构调整,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减少种植耗水量大的作物,引导农民多种耗水量少且耐旱的作物,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推广应用行走式节水灌溉播种机、重镇压器、旋耕旱耙、免耕轻耙和喷灌、滴灌、湿润灌等先进适用的节水机具和技术。为进一步深入开展高效节水灌溉,吉林省投入大量资金,在当地推广高效节水灌溉农业,已经初见成效。三是开展大中型灌区工程改造,转变水田种植方式。进行大中型灌区工程改造建设,提高地表水利用率,减少使用地下水,减少打井种稻面积。四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保障农业用水安全。按照省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总体要求,省水利厅协调省直有关部门,开展了水资源管理用水总量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三条红线”指标体系和制度体系建设工作,并对各地落实情况进行考核。通过“三条红线”管理,严格农业取水许可审批,实现用水总量控制与用水定额管理相结合,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作为考核当地政府的重要指标,纳入政府考评体系。从制度建设上,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科学保护。确保加快经济发展不以浪费水资源为代价。五是加强监测、监督,提高用水保障能力。加大了地下水资源管理的资金投入,开展全省地下水基础状况调查评价工作,编制地下水管理图集,划定了地下水超采区,印发实施了《吉林省地下水超采区限采压采方案》,严格地下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组织开展了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项目建设,投资5260万元,建设重点取水户、灌区、重要饮用水水源地等水量、水质在线监测,通过加强计量,严格控制农业取水量。预计到2018年底,实现大型灌区和重点中型灌区渠首在线计量。下一步,将在省级水资源监控项目中加大农业用水在线监测力度,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为了保障西部地区粮食安全,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特别是冰雪融水作为全年供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在全年来水量所占比例较小,但利用好这部分资源必然能为促进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冰雪融水资源已经纳入水资源管理和调配体系
在水文监测中,已经对雪资源实施监测,纳入来水统计,作为“桃花水”和入渗地下水已经纳入了水资源统一配置和管理。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水库和湿地功能,加强水库运行调度,利用好冰雪融水,合理配置水资源,既解决了农业抗旱,也实现了水资源统一调度,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
二、继续加强对冰雪融水资源化的研究
吉林省水利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西部地区节水改造,通过工程实施和技术研究,摸索出了一些经验,比如通过秋季对耕地深松深翻达到蓄雨(水)保墒,增加土壤库容,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春季通过覆膜保墒减少蒸发等。但从实际推广应用中发现,秋季深松受水田、旱田等作物收割时间和秋雨的影响,深松机械在较泥泞的田块中作业较困难,春季覆膜易导致地膜残留,同时受老百姓耕作习惯影响,导致推广应用效果不理想。因此,采用还田秸秆、敷设可降解地膜等措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待时机成熟了再推广实施。
三、冰雪融水资源化“田间-沟渠-水库”工程建设需慎重实施
“提案”建议的“田间-沟渠-水库”工程方案值得深入思考和进一步探索研究。受西部地区冬季降雪少、蒸发量大等自然条件影响,可利用冰雪融水资源量较少。在水田加高田埂、做好防渗,在旱地利用栅栏、土堆筑成的沟堑人工阻雪设施等工程措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因缺少成功经验,我们认为还需慎重考虑,资金投入与效益产出还需要深入研究,仓促实施可能造成经济损失,现阶段实施起来比较困难。我们将在这一提案启发下,先开展相关研究、调研工作,待时机成熟后再进一步实施。
四、西部河湖连通工程可发挥引流和湿地作用,发挥冰雪融水对湿地和地下水的补给功能
吉林省在西部松嫩平原4.46万平方公里范围内,依托西部自然河湖水系及已建重大水利工程,通过新建、改建、扩建1900多公里渠道、9座泵站,辅以500多处桥涵闸等工程措施,构建引、蓄、灌、排、提相结合的河湖连通工程体系,将区域内的203个水库湖泡连通起来,把洪水期富余的河水引入天然湖泡中存蓄起来,形成密布河网水系,实现多年平均引水5.34亿立方米,涵养水源空间,补充地下水,构筑以向海、莫莫格、查干湖和波罗湖等国家湿地为核心的四大生态群落。工程建成后,可有效缓解区域缺水和蓄洪问题,实现区域蓄水总量达35亿立方米,恢复改善湖泡湿地总面积达4928平方公里,相当于50年代74.7%的水平,以水压碱面积700平方公里以上,有效减缓沙带沙地东移扩散,改善生态人居环境,为西部生态经济区农、林、牧、渔、苇、旅游、城镇化建设留足接口和搭建平台。工程总投资56亿元,计划利用5年左右时间建设完成。项目实施后,充分利用区域内现有湿地,发挥冰雪融水引流功能,促进对湿地和地下水的补给。
为了充分发挥冰雪融水对湿地、地下水的补给,西部河湖连通工程沟渠均未采取防渗处理,以利于提高蓄纳冰雪融水的能力,使得当地冰雪融水转换成地下水和河川径流,符合自然规律和水资源配置原则。
吉林省水利厅
2016年6月20日
(联系人:赵忠海 0431-84994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