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湖管理 > 重要动态
重要动态

最美伊通河

时间:2019-09-29 15:19:00 来源: 字体显示:  

“盈盈伊河水,脉脉青顶山,袅袅随性去,青山绿水间。”站在治理后的伊通河河堤上,清风拂面,绿柳含情,百合花映衬着似玉带般绕城而过的河水,木栈道、背景灯、仿古长廊、景观大桥……一幅岁月静好、静谧安然的优美画卷就展现在我们面前!此时此刻,谁又能把现在的伊通河和从前那个波涛汹涌、狂浪肆虐、灾患频发的伊通河联系在一起呢?可事实就是--那就是从前的伊通河!

 

治理后伊通河北大桥西侧航拍照       摄影:于金友

    伊通河是伊通满族自治县境内河流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属于松花江水系饮马河支流,发源于吉林省伊通县哈达岭山脉青顶山北麓,古时称一秃河、易屯河、伊敦河,都是满语音译,意思是“洪大、汹涌”。伊通河流经伊通县、长春市、德惠市、农安县等4个市(县),最后注入松花江。

伊通河由南至北贯穿伊通县境内,流经河源镇、营城子镇、伊通镇,马安山镇等4个乡(镇)2个社区24个村屯,在马鞍镇幸福村出境,进入长春市境内。伊通境内流域面积1108平方公里,河长80.4公里。

 

上寿山水库下游蜿蜒曲折的伊通河及灌区      摄影:王强

清朝时的伊通河,能够行驶“三丈五尺”大船,到了近现代,伊通河的航运功能已逐渐消亡,而且由于伊通河河干、边堤栽种的柳条已随着土地开垦而消失,地表植被大幅减少,不仅不能涵养河流水源,还增加了泥沙,致使河床淤积水面抬高;加之河道的无规划采砂,致使河道下切兑地严重,河流弯曲变形;还有当地百姓侵占滩地耕种,造成水土流失,缩减了河道过流断面,影响行洪安全;这些都导致河道泄洪能力大大减弱,而且伊通河多为土堤,设计标准低,一旦出现超标准洪水,极有可能出现漫堤,将威胁到附近城乡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1994年、2004年、2010年的几场大洪水,就曾给伊通县内的居民带来难以磨灭的惊恐记忆。

 

没有治理前的北大桥及伊通公园边洪水现场  摄影:于金友

水是经济的命脉,伊通人的的灵魂,同时,伊通河也是长春市的母亲河,数千万的长春市民在依靠着伊通河水生活!如此重要的伊通河,一定要好好治理!

 

没有治理前的伊通河北大桥东侧     摄影:于金友

“为政之要在治水”,从2010年开始,历任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们都对伊通河的整治工作高度重视,把伊通河城市防洪工程列入我县“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时期重点工程,摆到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县委县政府先后筹集近六亿资金,分三期近十年的时间对伊通河城区段进行全面治理。治理工程完成后,能将伊通河的防洪标准由十年一遇提高到五十年一遇,不仅净化了伊通河水质,控制了水土流失,稳固了河床,而且为县城居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

 

伊通河开工仪式庆典剪彩大会      摄影:杨明

伊通河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同时,政府又投资8473万元,对县城现有伊通河上的4座桥梁进行维修改造,加宽桥体并植入景观,实现一桥一风景;投资3122万元,新建三个广场、改造提升三个广场,为居民提供和营造良好的休闲、娱乐、健身场地;投资1600万元,对伊通河边的伊通公园进行改造提升;投资2800万元,改造提升及亮化伊通河城区段工程,对沿河甬路、木栈道、公园柳树进行亮化;投资2441万元,对主要街路的路灯进行更换;投资771万元,在伊通河岸边及县城内建设满族特色仿古长廊,为群众提供休闲、休憩场所,增添满族文化元素;投资1170万元,新建39个具有满族特色的公交站亭和4LED屏,晚间作为百姓大舞台背景墙;投资5993.8万元进行伊通河城区段生态护坡和污染底泥清理工程......这一系列配套治理工程的连续开工建设,倾注了县委县政府及各级领导对伊通河城市防洪工程及配套治理工程的重视以及希望伊通河越变越好的良苦用心!

 

伊通河开工仪式庆典大会现场       摄影:杨明

建设过程中,有关各方严格坚持党的领导,克服畏难情绪,立足全局、放眼长远,咬定目标,凝心聚力,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坚持管建并重,扎扎实实的推进伊通河城市防洪工程及配套治理工程的有序开展。

 

伊通河上液压升降坝施工现场      摄影:杨明

随着每一期工程的建成完工,伊通河的一帧帧优美画卷徐徐展开,管护工作刻不容缓的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2017年开始,伊通县开始在全域内43条流域面积在2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实行河长制,作为横跨两个县市的伊通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在已安排省市级河长的同时,充分发挥地域优势,配齐配全镇、村级河长和村级巡河员、保洁员。伊通河属于省、市、县、镇、村五级河长制,设省级河长1名,市级河长1名,县级河长1名,乡(镇)级河长4名,村级河长24名,每个村都设置了巡河员和保洁员。对河道垃圾清理和保洁制定了长效管理措施,在每年的年初制定“清河行动”,并组织沿河乡镇村屯对伊通河进行河道清河。县河长办严密督导各级河长按时进行河道巡河,发现问题,立刻上报,遇有垃圾,立即派人清理。

 

工作人员在清理伊通河城区段河道内垃圾杂物 摄影:董艳辉

县河长办还全面开展了针对伊通河基本情况的摸底调查,建立了伊通河档案,制作了伊通河河长制作战图,完成了伊通河的“一河一策”,完善了伊通河信息数据库。并在河流流经村屯显著位置设立了26个河长制公示牌。

组织专业队伍对伊通河城区段常年养护,落实责任,分段包保。清理水面垃圾、及时清除岸边杂草杂物、管控入河排污口,原有城区段的9个排污口全部关闭,所有排污管道并入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达标后才能排入伊通河。 

建立了伊通河星光断面水质监测站,做到了水质自动监测,并实时传输到省环保厅系统网站上,这也为我们了解伊通河水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建成后的伊通河畔仿古长廊       摄影:黄金颖

伊通河城市防洪工程及配套治理工程的成功实施及伊通河管护措施的同步进行,对我县今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不同寻常的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治理后的伊通河           摄影:黄金颖

治理后的伊通河,先后经历了数次大洪水的考验,皆安然度过,毫发无损!这是对设计者、建设者们工作的认同,更是对党和政府正确的英明领导决策的肯定!

 

改造后的伊通县东大桥      摄影:杨贵东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伊通河的今天!现在的伊通河,像远山叠翠下的一条飞龙蜿蜒而来,碧水清波旖旎烂漫;花海幽香争奇斗艳;仿古长廊灰瓦朱檐,丹楹刻桷;景观大桥如神来之笔,彩虹飞渡......

一切都美的似一副山水名画,晕染着来来往往的人们驻足,这样的美景,只呈现在伊通,这个有着古老传说和满族萨满风情的七星大地上。

 

伊通河畔竞相绽放的百合花     摄影:杨贵东

听风,缠绵悱恻,看雨,掉落玉盘,伊通河,在不断地褪下旧衣展露新颜,如一只展翅翱翔的海东青,盘桓在东北大地的上空,耀眼而又从容!

(来源: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水利局)

责任编辑:吉林省水利信息中心[打 印][关闭窗口]

主办:吉林省水利厅版权所有网站地图

电话与传真:0431-84994099 地址:长春市卫星路3726号 邮编:130033

吉公网安备22000002000005号

ICP备案编号:吉ICP备2022008732号网站标识码:2200000002